返乡创业 实现百万梦想
转自:平泉市农广校|http://www.cdngkj.cn/ 作者:平泉市农广校|cdngxdl@126.com 更新时间:2020-06-16 点击数:12
返乡创业 实现百万梦想
齐艳斌事迹材料
一、昔日打工仔 返乡创大业
齐艳斌出生在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平泉市,他2003年高中毕业后,就在外面打工,2007年,回乡发展食用菌产业,遭遇了品种落后的难题。他费劲周折引进新品种成功后,开始扩大规模。正苦于资金短缺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扶持。并把落后的大棚栽培技术更换为水帘风机双拱棚技术,把栽培时间大大地延长了,然后他又通过改变菌棒规格实现全年出菇。
2013年,成功引资1000万元创办了承德中蓝食用菌有限公司,公司还成立了天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公司出技术和先进的基础设施,真正的做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理念。2014 年,他投资2000 余万元,在卧龙镇头道沟村租地500 余亩,创建中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现代化恒温发菌棚3 万余平方米。2015年齐艳斌参加了平泉农广校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实习,外出参观交流等教学环节,系统掌握了食用菌栽培技术,使他的技术水平得到飞速提升,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在中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规模技术提升后,由于人工短缺,随后在当地政府政策的扶持下,他采用物联网技术最终解决了困难。带领贫困农民脱贫的关键就是公司要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充分参与到园区里来,由公司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贫困户可以无忧无虑轻松赚钱。成功走上了食用菌发展的快车道,带领一方百姓致富,巧发香菇财。
他吸纳200 多个贫困户进入园区,园内设施免费让贫困户使用,贫困户从园区赊购生产食用菌的生产资料,利用设施棚生产食用菌,园区以市场价格统一收购食用菌,收购后从购买的食用菌款中扣除农户所用的生产资料和相应的管理费用。贫困农民以土地资金入股形式进入合作社,实现“土地租金、打工薪金、产业股金”三金收入。他通过不断完善,创新推出“三零”扶贫模式,零成本投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精准扶贫模式,让想干事又承担不起风险,想做工又无法外出的贫困百姓轻松脱贫致富。2017年全国扶贫现场会在平泉召开,他的扶贫园区是主会场,“三零” 精准扶贫模式,得到时任副总理汪洋的签批,在全国推广。目前公司占地600亩、年生产菌袋1000万袋,产值6000万元。带动平泉市新增2万多亩。公司2019年被省政府认定“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本人被团中央、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二、“三零”模式照亮脱贫路
天刚刚放亮,在他的扶贫园区里,卧龙镇头道沟村村民徐占廷和儿子徐海峰就开始在菌棚里采摘香菇了。体圆齐正、菌伞肥厚、盖面平滑的一等菇是父子二人的首选。“一等菇1斤能卖8块多钱,得赶在太阳没出来前采摘。”徐占廷一手摁住菌棒、一手捏住香菇根部轻轻一提,采下的香菇体形完美。种植食用菌1年多,徐占廷俨然已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
分等、码箱、装车,徐海峰骑上电动三轮车把十箱香菇送往200米外的园区冷库。“今天早上卖了937块钱,今年这两棚蘑菇已经卖了8万多块钱啦!”不到15分钟,徐海峰就赶回香菇棚跟徐占廷交账。
“照现在的行情,我看今年卖到9万块钱是十拿九稳了。”徐占廷黝黑的脸上笑开了花,“终于能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了。”
坐在菌棚里的空箱子上,徐占廷兴致勃勃地跟我们分享起他脱贫的过往。
徐占廷今年60岁,夫妻二人都是“老病号”,种几亩玉米的收入连药钱都不够,是头道沟村数得着的贫困户。
卧龙镇是平泉经济重镇,食用菌产业尤其发达。十里八村的乡亲不少靠种植食用菌致了富,可徐占廷看着眼热却不敢行动。
“一没本钱,二怕失败。”徐占廷说,租地、建棚、买菌棒,建两个棚最少得投入15万元,钱从哪来?而且自己不懂技术,种食用菌有风险,万一赔了咋整?
“老徐的心态在贫困户中是比较普遍的。“产前投资、产中技术、产后销售等高风险环节全由谁担着。”齐艳斌把当时给徐占廷算的账又给我们算了一遍:产前投资,贫困户一分钱不用出;培育菌种、制作菌棒等技术含量高的环节,由企业标准化生产;储存营销等高风险环节,全部由企业负责;如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贫困户收入减少,由园区承担损失并按照正常员工工资标准付给贫困户工资。
“党和政府政策好,齐总给我们贫困户考虑的太周到了。”徐占廷说,他的疑虑被彻底打消了,去年他领养了两个菌棚,纯收入近3万元。
三、感恩社会 喜事多
齐艳斌返乡创业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2频道、7频道、10频道从不同角度多次报道,各新闻媒体都进行了报道。近日,石家庄股权交易所党委书记刘从庆郑重地向平泉市中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齐艳斌颁发了授牌,该公司成为石家庄股权交易所2019年第一批上市企业挂牌单位。这是平泉食用菌企业、全省食用菌行业中首家挂牌上市企业。齐艳斌实现了返乡创业、收入百万的梦想。
平泉市农广校
202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