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转自:承德县农广校|http://www.cdngkj.cn/ 作者:承德县农广校|cdngxdl@126.com 更新时间:2020-06-16 点击数:17
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记承德县林苑家庭农场 李艳花
承德县五道河乡冷杖子村位于五道河上游,域内没有工业企业,水质清澈,空气清新,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便于糖分积累,且坡耕地较多,非常适宜发展特色果品产业。承德县林苑家庭农场2015年1月19日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00万元。
李艳花,女,现年42岁,冷杖子村妇女主任、农场主,为人仁厚、阳光、头脑灵活、进取心强、观念新,身为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心中却装着“不普通的想法”,为了展现作为,以流转的方式租赁农户土地605亩。主要经营业务及规模:苹果、山楂种植面积400亩;盆栽果树50亩,成品盆栽5000余盆;经济林、绿化林苗木50亩;小杂粮、中药材等种植100亩,调温冷库2个共 180㎡,暖棚1个600㎡。 李艳花在2013年被本村村民选举为妇女委员之后,她就自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献身农业,她看到本村男劳力都外出打工,家中留守妇女无所事事,有的打麻将,有的村头唠嗑,她就想给这些妇女找点事干,也能让他们在家挣点钱,于是她就成立了“承德县林苑家庭农场”。帮助、带动这些无业群众实现就业。还能学些技术,在家里也能挣到一些钱。
李艳花2013年引进的锦绣海棠,改变了承德市北半部有些地区果树在寒冷条件限制不能栽植水果的短板,她自己试用山丁子做基砧,用GM256做中间矮化砧,嫁接小国光和红国光,提高了国光幼树早产早丰,也提高了果树的抗寒性。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李艳花看到盆栽果树前景广阔,适应范围广,它可遍布乡村各个角落。城市居民阳台、广场、花店、农家游接待饭店、办公大厅、道边景观都适合果树盆栽摆放。用冷库休眠之后放入暖棚,还可以错季生产,让盆栽果树春节挂果上市,也可一年四季都结果,填补冬季北方果树无果的空白。盆栽果树既可以绿化美化环境,观赏、采摘、休闲、调节空气,又可以利用其他农业生产的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用于盆栽果树的机制,来源于食用菌生产种植后菌棒的废料,烧完锅炉的煤灰煤渣、铁矿废弃的矿渣、经过发酵后的垃圾中的剩饭剩菜。既增加了生态效益又保护了环境。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承德县林苑家庭农场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贫困人口劳动力状况等实际情况,秉承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按照承德县扶贫总体规划要求,摸索出了一条“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的产业帮扶模式,引导和组织农户进行设果树种植、新技术引进、新成果集成转化,组织观摩、培训和技术服务,开拓市场,延伸产业链条,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农场管理规范,有健全的生产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组织标准化生产,每年参加县级新型农民技能培训,合作农户专业技能逐年提高。农场生产技术依托承德县林业局,定期进行技术指导,生产组织实行:统一引进种苗、统一生产组织、统一员工培训、统一注册品牌、统一产品销售。农场示范试验的盆栽苹果已进入普及发展阶段,为创新林果经营模式,丰富供应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农场在李艳花的带领下已成为采摘观光、果树盆栽、苗木花卉、农家游、亲自体验、农产品土特产包装销售、对外服务、技术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场。果品销往全国各地,苗木供应承德各县市区,年产值400多万元,解决200多名农民就业难问题。其中带动80户贫困户稳定增收,为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力量,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认可。
李艳花让本村农户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他们的个人素质修养,丰富业余生活。组织大家学习国家的政策方针和职业技术水平培训,她还经常走访贫困户并捐款、捐物。承德县林苑家庭农场免费为有技术培训需求的贫困户提供果树种植技术培训并入户进行指导。多次赞助当地举办农民运动会等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当地百姓文化精神生活。
在李艳花的带领下承德县林苑家庭农场多次被评为“河北省诚信经营示范单位”、“省市县三级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党员示范单位”。并注册品牌“翌之星”牌。生产出的苹果、山楂多次荣获“廊坊926农展会金、银、铜奖”。李艳华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模范党员”。
承德县农广校
202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