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广学员新秀刘敬原事迹材料

转自:宽城县农广校|http://www.cdngkj.cn/ 作者:宽城县农广校|cdngxdl@126.com 更新时间:2020-06-16 点击数:30

      农广学员新秀刘敬原事迹材料

       刘敬原,现年38岁,中共党员,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碾子峪镇艾峪口村人。从2005年起,他便开始创建自己的果园,主要经营板栗树的栽培。从荒山,荒地到现在果园的形成,共用了15年时间,建成了板栗标准化示范基地。
       果园创建伊始,所有经验均是来自父辈们的言传身教,缺乏科学化的管理,果园杂乱无章,树式、产量都不理想,经过几年的探索,最终才走上了寻求科学建园的学习之路。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遇,刘敬原在电视上看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王广鹏教授在板栗上推出新的修剪方法――轮替更新修剪法。于是,他主动去林业局技术推广站找到当时的技术推广员商贺利站长,开始和他学起了新式的修剪法。
       这种轮替更新修剪法,对以自学为主的刘敬原来说就像是久旱的沙漠遇到了甘霖,从此他开始全身心的钻研这个修剪法。刚开始有些问题他并不能完全理解,于是就多问多听,慢慢地等技术要领都掌握了,他就将理论实践运用到自己的果园,第一年效果就很理想。后来,在参加县里果农培训时他有幸遇见了轮替更新创始人――王广鹏教授。他终于可以把所有的疑惑和问题都向专家请教了,王教授的详细讲解,使他豁然开朗,迷失了很久的航向一下就找到了目标,也让他深刻地感受到了科学修剪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要想长好树、结好果,就必须彻底改变果园的经营思路。
       认识到这一点后,刘敬原开始请板栗方面的专家到自己的果园作指导,专家们把他的误区一一指出,并给出各种最佳的改良建议,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通过专家的点评和指正,他的修剪技术不断提升。2017年,被评为初级农民技术员;2019年,被评为中级农民技师以及宽城县乡土专家。在他看来,这些认证便是对他最大的鼓励和认可。
       时光如白驹过隙,在刘敬原学有所获的时候,他开始在本村推广新技术――轮替更新修剪法,刚开始老人们都不相信此技术,他就挨家挨户的解说,并到树下亲自指导,一年、两年、三年……随着时间的考验,挂果的稳定,产品质量的提升,大家都开始接受并运用起此项修剪技术。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有了栗农们的认可,从2015年开始,刘敬原在邻村、乡镇乃至全县开始做轮替更新修剪法的技术推广,累计技术推广现场活动50多场,受益人达3000人左右。不过,在推广技术的时候问题又来了,好多地方的果树都是实生树或是老品种,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市场了,于是,他又多次向板栗专家王广鹏教授探讨这个问题,最后王教授的答复是发展本区域最好的品种――大板红,还有果研所新开发的――燕山硕丰。在后来的培训中,刘敬原意识到要引领栗农认识到果园高产的必备条件是必须有好的品种,于是,他又开始给栗农们推荐大板红和燕山硕丰,从2015年到现在,他累计发放板栗嫁接树码子20多万条。据这几年果农的反应,产量比以前提高了,质量也好了,这就是品种的重要性。
       2017年到现在连续的大旱使好多果园受灾,自然灾害让刘敬原认识到必须创造条件给果树浇水,而且要分几次浇:一防冻水;二开化水;三萌芽水;四开花水。没有水利条件的就要还原生态树下生草,既能能保证小生态环境又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在他的果园,现已累计推广果园树下生草总面积10000多亩地。这两年果品质量,品牌效应和价格提升,使果农深刻认识到绿色农业的重要性,要想卖好价钱就要保证果品质量,要真正做到了保护青山绿水,同时还要创造出金山银山。
       近几年,就整个果树管理和果品质量的问题,已在他的果园组织各种培训(果农自发,专家讲授)授课50于起,累计参加人数10000多人。同时,他也积极参加县林业局和农广校等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参观、考察以及培训,抓住一切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机遇,不断丰富自己。通过不断学习和技术推广、品种推广,刘敬原越来越深切感觉到新技术对于果农的重要性,一定要做到“走出去,请进来”,才能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宽城县农广校
                                  2020年5月